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以及加速消費,在家電、航空航天、汽車、通信、石油化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模具行業迅速發展。而模具鋼作為制造汽車模具、家電模具和建材模具等行業模具的重要原材料,為提高生產率,減少材料消耗,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從供給端情況、下游終端需求情況、全球模具市場格局這幾方面淺析目前我國模具鋼產業運行情況以及對后期市場的展望。
一、我國模具鋼市場供給端情況
模具鋼是模具制造行業上游核心原材料,在模具生產時,需要根據設計產品所需特性來選擇模具鋼的種類。根據我網所持續跟蹤的模具鋼生產企業調研樣本庫,覆蓋了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共71家鋼廠,共98條產線,2023年總計約為245.56萬噸產能。目前模具鋼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華中、東北這三個地區。近年來受特鋼類模具鋼生產企業利潤極度收縮、需求端明顯轉弱雙重因素影響,我國模具鋼產量整體呈持續下降的趨勢,但整體下降趨勢逐步放緩。根據我網所持續跟蹤的特鋼類模具鋼生產企業22家,2023年總產量在47.71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3.2萬噸,同比下降6.29%。由于前期原料價格處于高位,在保產能利率的情況下,品種利潤較高的品種優先被生產配比,3、4月模具鋼產量明顯下滑。后面隨著合金價格回落,鋼廠產能利用率小幅提升,模具鋼品種產量緩慢恢復。今年1-2月產量為9.2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0.98%。1月份鋼廠供應穩定釋放,雖利潤持續壓縮,但鋼廠產能利用率小幅提升。2月模具鋼產量有所減少,部分電爐廠生產檢修及放假安排多集中在2月。二、我國模具鋼市場需求端情況
從2020年開始,中國模具產值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占世界模具的三分之一,中國也是模具制造第一大國。目前國內模具鋼市場流通區域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地區。其中廣東模具產業發展最為迅速,是我國現在最主要的模具市場,2023年全國模具產值有30%多來自廣東,主要集中在東莞、佛山、深圳。浙江市場占比15%,主要集中在寧波市和臺州市,以塑料模具和鑄造沖壓模具為主。上海市場各大模具企業占比為13%,以信息產業和汽車行業模具為主導。江蘇市場集中在蘇州,占比約為11%。其他市場占比23%,安徽的洗衣機、空調注塑模,天津、重慶這幾年的量也在不斷增加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需求大幅增加,促進相關制造業產業迅速發展,進而拉動了我國模具需求的快速增長,為我國模具行業規模的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模具行業的下游產業主要為汽車、家電、電子通訊、建材、醫療設備等行業。汽車行業是對模具鋼原料消費的第一大行業,約占市場總量的35%,目前模具產值全國過億元的模具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覆蓋件模具領域;家用電器行業消費模具鋼約占市場總量的20%,近年來國內的家電不斷走向國際市場,市場銷量增加明顯,家電生產需大量塑料模具和冷沖模具;電子通訊行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電腦、手機、電子設備等電子通訊行業設備都需要大量的模具,其中精密沖壓模具和精密塑料模具約占市場的20%;房地產業需要大量建筑塑料型材,塑料門窗、PVC水管等需要大量大中型模具材料,尤以塑料和鋁合金擠壓模為主,鋼約占市場容量的15%。此外,電機、儀器、儀表等機電行業以及國防軍工行業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作為工業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模具鋼在汽車、輕工、電子、建材、化工、機械、冶金等行業廣泛使用。從模具行業市場結構分布來看,隨著近年來汽車輕量化進程的穩步推進以及我國塑料工業特別是工程塑料等現代新型材料工業的不斷發展,塑料模具市場得以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模具最大的細分種類,占比約為45%,其次為沖壓模具和鑄造模具,占比約為37%和9%。三、全球模具鋼市場格局
目前世界上模具行業發展較快的分別為:中國、德國、美國、意大利、新加坡、日本。近十幾年來中國的模具制造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模具行業從小到大,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模具制造大國。尤其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自主品牌向中高端進軍,中國模具制造業在全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國一向以精湛的加工技藝和出產精密機械、工具而著稱,其模具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德國模具行業多年保持住了在國際市場中的強勢地位,出口率一直穩定在33%左右。由于工業化的高度發展,美國模具業早已成為成熟的高技術產業,處于世界前列。美國模具鋼已實現標準化生產供應,大型、復雜、精密、長壽命、高性能模具的發展達到領先水平。意大利模具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在國際上是一流的。意大利模具企業擁有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使其生產的大型、精密、復雜模具,對促進汽車、電子、通訊、家電等產業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日本模具工業一直保持著世界模具大國和模具強國的地位,日本除了在很多領域把控著核心技術,也掌握著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環節,給大部分全球其他市場的合資廠只留有組裝環節的利潤。新加坡擁有各種類型模具以及精密加工相關企業超過1000多家,模具年產值超過45億人民幣,在亞洲模具業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和作用。新加坡65%以上企業生產的模具都是為IT電子相關產業配套的,生產的模具不是大型的,但都是高精密、高水平的模具。國外制造模具鋼的許多廠商也都十分看好中國市場。據我們持續跟蹤,目前國內進口模具鋼的銷售鋼廠主要有22家,其中德國在國內的銷售鋼廠7家,分別是瑞士鋼鐵集團、葛利茲、布德魯斯、凱德特鋼等;日本5家,分別是大同、日立、高周波鋼業、山陽、不二越;瑞典3家,一勝百的市場份額較大。國內進口模具鋼最多的國家依次為德國、瑞典、日本、奧地利、美國、意大利等,2023年消費量約在7-8萬噸左右。目前特鋼企業的冶煉、加工主機設備與外國專業生產廠家相比相差不大,差別較大的環節是熱處理設備、機加工設備以及冶煉和加工工藝。在調研的這22家進口模具鋼鋼廠中,其各公司在國內以銷售分公司、代理公司及辦事處為主,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東北地區。